第(2/3)页 最常见的就是大兴土木,搞大工程。 只要有了大工程,承包的商贾能不能赚到钱不一定,但是那些负责的官员肯定一个个都是赚的盆满钵满的。 你看二十一世纪那些修路的工程,前面刚修好,还没来得及通车,后面立马就扒了重修! 短短几里路,他能给你修个一年半载! 如今的大明,基本也是一个道理。 大明的工程虽然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多,修个路也不敢修上一年半载的,但是这些官吏完全可以通过种类繁多的税收杂役,让自己贪个盆满钵满。 就大明这个均徭制度,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,就因里长徇私作弊,徭役负担不均。朝政腐败,官吏里胥因缘为奸,基本作废了。 “方公子,你刚才不是说了,朝廷要告诉老百姓收的都是什么税,都要收多少吗?” “只要朝廷这么做了,那些官员也就没办法再贪污了吧?” “这可都是你提出来的,难道你都不记得了?” 李善长再次问到。 “当然记得,这只能避免那些贪官污吏巧立名目,鱼肉百姓。” “可是如今的大明,正税就有十几种之多,老百姓啥也不用干了,每天的时间都用来交税了,” “关键是老百姓除了要交银子,还得交粮食,交药材,交布匹等等等等五花八门的东西。” “你觉得老百姓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,能轻得了吗?” “朝廷就算再透明,再严苛,难道还能二十四小时盯着下面得那些官吏,他们鱼肉百姓得机会多的是!” 话音落地,朱元璋等人瞬间就无话可说了。 这下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,大明得税收实在是种类繁多,而且乱七八糟得。 银子也收,实物也收,甚至有些州府,收的税里还包括咸鱼这种东西。 最重要的问题是,这些种类繁多的税收,并非是一群人一起交,而是落在了每个老百姓的头上,每个老百姓都要交这么多种类的税。 这里就要分为本税跟副税了。 比如按照季节来划分的税收,老百姓要在粮食秋收之后,先把粮食的税交了,这就是本税。 交完了本税,老百姓还得去卖掉糊口以外的粮食,卖到的银子要再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是折色税,交完折色税,再用另外一部分去买布匹,再去交副税。 当然了,要是嫌麻烦的话,老百姓也可以拿着粮食去找专门织布的用粮食来换取布匹,然后直接交税也可以。 只是这个办法基本上走不通,因为布匹在大明属于硬通货,还没生产出来,就被商贾提前预定了。 做布匹生意的跟做粮食生意的基本又是一伙人。 老百姓哪里玩的过这群商贾? 因此,又复杂繁琐,又极其耗费时间,而且交税的过程中,还会出现不必要的损耗。 所有的事情,最终还得老百姓自己承担着。 而且正是因为这种情况,那些奸商知道老百姓不买布匹不行,不卖粮食也不行,因此直接把粮食的价格压到极低,把布匹的价格抬到极高。 这一通操作下来,老百姓直接就掉了一层皮。 要是赶上天灾人祸啥的,这些老百姓就实在是无计可施,化身流民了,对于各地的治安也存在了极大的隐患。 反而是那些奸商以及士绅门阀,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,肥的流油。 这还只是正税,你再看看徭役。 这条路虽然不至于像是二十一世纪那些官商勾结做做样子,给你修个三年五载的,但是大明的路就算是修上两三个月,对于老百姓来说,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! 就算是当地的官吏是个两袖清风的清官,但是人家过来办公修路,你不能让人家饿着吧?老百姓一顿饭总的管吧? 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。 因此,方世玉才有刚才那番言论。 “那你说,到底应该咋改进吧?” 朱元璋一脸郁闷的问到。 要不是方世玉说,他怎么也想不到,照葫芦画瓢,学着前辈的办法来,竟然还有如此之多的弊端! 可是着历朝历代,从秦朝到元朝,这么多皇帝前辈,愣是没一个人察觉? 唯独方世玉这小兔崽子发现了? 你就是传说中的懂王? “我已经说过改进的办法了,那就是一条鞭法!” 方世玉转身,把一条鞭写了下来。 “简而言之,就是化繁为简,税收徭役合二为一!” “以后,大明的税收,不分本色还是折色,也不分均徭还是杂役,只有本税以及兵役,其余的一概废除!” “至于地方州府需要修路也好建桥也罢,那就拿出真金白银来,雇佣当地民众,凡敢摊派的一律问罪便是!” 方世玉也不废话,缓缓解释起来。 按照后面首辅大人张居正的思路来说,那就是把能免除的都免除掉! 只收本税,只服兵役就行了。 短时间来看,十几种税混合到一起,老百姓的税变高了,但是却大大节省了老百姓的时间成本,再去掉被奸商恶意赚取的差价,老百姓并不吃亏。 至于差役,除了兵役之外,老百姓不用服任何差役,州府要是需要人,那就得用真金白银来雇佣。 如此一来,因为修路建桥等浪费的时间,导致老百姓颗粒无收的情况,完全就可以避免了,至少老百姓可以赚取一定的报酬,不至于成为流民了。 两全其美。 若是没有张居正这个法子,大明也许压根就撑不到崇祯时期,早就土崩瓦解了。 这一招直接开创了万历中兴年代,让大明续了一条命。 第(2/3)页